中新经纬2月23日电 题:厂商“all in AI”策略难以在短期内引发换机潮
作者 尹航 中关村在线智能PC与硬件分析师
近日,随着OPPO和魅族两大智能手机制造商相继宣布新的战略方向,中国手机厂商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2024年,这个被业内称为AI手机元年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大模型时代,硬件设备形态将如何演变?
当前所讨论的AI大模型,主要指与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相关的大规模应用。与传统人工智能相比,这些应用更加贴近消费市场,其终端设备也逐渐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设备延伸。随着设备硬件算力的不断提升,硬件形态的多样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同时,AI应用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设备多元化是AI应用生态发展的必然选择。
智能手机与AI大模型的结合为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目前,这种结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AI大模型直接集成到手机系统中,提升语言交互、声音识别和面部识别等系统级功能;二是以APP形式将AI大模型安装到手机中,主要用于优化用户体验,提供辅助功能和技术支持。
事实上,AI不仅是推动手机创新的新动力,也是当前数字化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尽管AI在某些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尚未充分发挥,但其在资本市场上的经济价值已经十分显著,这无疑将促进相关终端设备的创新。在智能手机领域,AI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然而,由于智能手机自身的硬件性能和移动互联特性限制,对硬件算力要求较高的本地化AI应用可能并不适合在智能手机上部署。
厂商纷纷提出“all in AI”策略主要归因于AIGC在适应消费市场应用需求方面的显著进展。AIGC已经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在消费级应用市场上展现出巨大价值。同时,智能手机的发展也面临阶段性瓶颈,AI成为激发硬件创新的关键着力点。智能手机厂商积极布局AI的动机在于迅速抓住科技创新热点,紧跟AI发展趋势。无论短期内是炒作还是真正具备实际价值,AIGC这一浪潮都是智能手机厂商必须拥抱的。从资本层面来看,AI能够为智能手机厂商的未来打开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对于这些厂商在“all in AI”策略下的表现和成果,我们目前只能给予“未来可期”的评价。毕竟,智能手机厂商在AI领域的实际表现和最终成果尚未完全显现,整个行业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深入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厂商将在AI领域取得更加显著的突破和成果。
厂商“all in AI”策略难以在短期内引发换机潮
尽管AI技术在智能设备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目前尚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杀手级”应用,能够推动消费者大规模地更换设备。无论是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还是ChatGPT等应用,其吸引力主要在于应用本身,而非作为终端设备的附属功能。因此,单纯依赖“all in AI”策略很难触发大规模的换机潮。
未来具备AI属性的终端设备规模将持续增长,这是由当前硬件和软件技术创新的趋势所决定的。然而,硬件支持AI功能与消费者因AI应用而更换设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目前来看,大多数消费者更换新设备时可能会选择支持AI应用的型号,但AI功能本身并不是他们换机的核心驱动力。未来AI有可能成为换机的主导因素,但在当前阶段,这一趋势尚未明显显现。
为了有效推进“all in AI”策略并满足消费者需求,智能手机厂商需要寻找真正具备实际应用价值的AI功能或软件应用。例如,在办公场景中,Office办公套件和Photoshop等软件的普及程度远高于ChatGPT等AI应用。这意味着厂商需要关注那些能够真正提升用户体验、提高工作效率的AI应用,而非仅仅将AI作为营销噱头。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面对众多具备AI功能的智能手机时,应明确自身需求并做出理性选择。AI功能目前尚未成为智能手机的必备功能,因此消费者在选择时应重点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如性能、价格、品牌等,并避免盲目跟风或冲动消费。
关于主流厂商进行AI化转型的观点,尽管AI化的风险和难度确实存在,但当前的市场环境和技术条件已经为这一转型提供了相对有利的机会。随着AI大模型和AIGC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芯片公司对AI算力的持续优化,智能终端设备实现AI应用的门槛已经大大降低。因此,对于主流厂商来说,现在可能是一个探索AI化转型、寻求新增长点的良好时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转型过程会一帆风顺,厂商仍需谨慎评估风险并制定合理的策略来应对可能的挑战。(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孙庆阳
本文链接:http://m.llsum.com/show-3-10651-0.html尹航:厂商“all in AI”策略难以在短期内引发换机潮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