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郑雪 北京报道
算力是新型关键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我国算力总规模达到1.97万亿亿次浮点运算(197EFLOPS),位居全球第二。人工智能全球竞争的背后,亦需要算力发动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022年,我国正式启动“东数西算”工程,以提升国家整体算力水平、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长期关注“东数西算”工程相关动态。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带来了《关于合理调整枢纽节点范围布局,确保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张云泉建议,建立“东数西算”工程枢纽节点动态准入退出机制,并定期对国家枢纽节点进行全面评估。此外,他还建议正确引导和鼓励新型高端智算中心的建设,有序推进大模型训练和推理服务产业的发展。
(受访者供图)
枢纽节点三方现象待调整
全国范围来看,当前已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8 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
张云泉表示,“东数西算”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以下现象:
一是,“东数西算”国家枢纽节点的遴选缺乏准入和退出机制,缺乏完善的考核评估机制,不利于“东数西算”的高质量发展。
部分国家枢纽节点的布局缺乏深入系统的论证,缺乏公开透明可操作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更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估办法,无法及时跟踪和评估枢纽节点的发展状况,并根据发展情况及时对国家枢纽节点的数量和布局进行动态调整,确保“东数西算”工程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部分国家枢纽节点存在数据中心集群规划范围与市场自然形成的数据中心集聚区域重合度较低的问题。
据了解,这种现象在长三角和粤港澳较为普遍。以长三角枢纽为例,目前两个国家规划的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位于上海西面,而上海西北部的嘉定、太仓、常熟等地,已经有不少新建或正在运营的数据中心,但因未纳入“东数西算”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内,客观上形成了枢纽规划区内数据中心活跃度不如规划区外的局面,不利于“东数西算”的健康发展。
三是,国家枢纽节点基于传统数据中心而规划,缺乏新一代支持大模型训练的高端智算中心,影响推动大模型训练和推理服务产业的发展的进程。
以动态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人工智能激烈竞争之下,算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引发各方持续关注。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部门联合发布《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提及算力要科学布局、有序发展。
“要建立起‘东数西算’工程的动态调整机制,发扬‘东数西算’精神内核而不拘泥于具体的规划,建立起完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健全问责和扶持体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护航算力经济更健康有序的高质量发展。”张云泉表示。
具体来看,为确保“东数西算”工程的高质量健康发展,他建议:
一是建立枢纽节点动态准入退出机制,定期对“东数西算”国家枢纽节点的项目数量、投资数额,运行状况、产业发展趋势、算力服务品质、资源利用率,行业应用需求等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枢纽节点的数量和布局进行动态调整。
通过评估,可以将非“东数西算”布局内但具备一定超前发展优势的地区纳入“东数西算”的枢纽节点版图中。对于发展滞后、运营能力不足的国家枢纽节点,可以适时进行清退。
张云泉建议,通过适度的政策倾斜,吸引新项目落地在国家数据中心规划区域(如起步区),壮大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规模,有序引导数据中心和算力中心产业向规划区域内转移,确保规划范围内的数据中心和算力中心高质量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对现有枢纽节点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周边项目的审核,对符合准入条件的项目可以纳入起步区,对确实不符合准入条件的项目予以调整,提升区域重合度和起步区活跃度。
复核在新基建浪潮中获批但不在“东数西算”工程规划范围内的数据中心项目,用“东数西算”的准入规则严格考核用能和环保水平,符合标准且有实际应用需求的可以批准、授予能评。
张云泉提示,对于确实不适合纳入规划范围的,可采用逐步退出的机制;原则上不再批准新的数据中心项目,旧有数据中心在现有设施到期后逐步淘汰,原则上不予改造。
三是正确引导和鼓励新型高端智算中心的建设,有序推进大模型训练和推理服务产业的发展。降低算力成本、提高利用效率,真正促进大模型的落地进展。
本文链接:http://m.llsum.com/show-1-6637-0.html全国政协委员张云泉:“东数西算”枢纽节点需定期全面评估并据结果动态调整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