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2日获悉,北京人艺老艺术家李滨于9月21日因病去世,享年94岁。
参演《龙须沟》
老舍唤她“二姑娘”
李滨1929年出生于北洋政府的官宦人家,生于哈尔滨,100天后随家人来到了北平。家族的艺术熏陶让李家兄弟姊妹中多人从事艺术行业,李滨的哥哥李德伦是中国交响乐的奠基者与拓荒者,被尊称“中国交响乐之父”。
1949年3月,李滨进入华北人民文工团歌剧表演训练班学习。1950年“老人艺”成立后,她进入话剧队,1951年参演了首版《龙须沟》,在剧中扮演王二春。老舍先生看完此剧,便直呼她为“二姑娘”。《龙须沟》创作初期,李滨还曾配合英若诚做舞台音响效果。由于焦菊隐导演对音效要求强烈的市井生活效果,于是,李滨就和英若诚一起搜集各种声音素材,尤其是市井叫卖的吆喝声。他们费尽心思的努力,不仅造就了《龙须沟》里上乘的音响效果,后来还形成了北京人艺历史上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老北京叫卖曲》。
1952年,李滨随“老人艺”并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是最早一批北京人艺演员,曾出演《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关汉卿》等多部话剧。1985年4月离休。除了话剧,李滨还活跃在各种影视作品中。她曾参演过《编辑部的故事》《张小五的春天》等电视剧,以及《顽主》《爱情麻辣烫》《甲方乙方》《我的父亲母亲》《建国大业》《卡拉是条狗》《梅兰芳》等电影;荣获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频道大奖最佳女配角、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提名、第11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女配角奖等多个奖项。
李滨对老舍先生有着很深的感情,很多朗读会上,她都会读老舍的剧本,追忆跟老舍的交往。老舍国际戏剧节期间,年届九旬的李滨还肩负起组织老舍作品朗读活动的重任,和社区文艺爱好者们在老舍故居丹柿小院里进行剧本朗读。她还曾义务为社区百姓培训并排演了话剧《龙须沟》《茶馆》(第三幕)等,缅怀和致敬老舍先生。
90岁演《狂人日记》称“精神不死”
李滨性格豪爽,开朗耿直,对艺术认真负责,遇到问题总是直抒己见。
张艺谋导演电影《金陵十三钗》时,曾请李滨教女演员们怎么穿旗袍,她对女演员们的内衣直言不讳提出了建议。让演员吴京安特别刻骨铭心的是,2019年,吴京安在一次朗读会上深情诵读了老舍先生的《想北平》,赢得一片赞誉,但李滨却通过吴京安曾经的空政战友濮存昕转达了批评意见,认为他的呈现“心象”不具体,处理“过重”,应该“生活,家常,平易,近距离”。这些中肯的指正让吴京安非常感动:“许多时候,许多戏里,没人说生活了,少了这些朴素忠告!感谢前辈李滨老师对我的关爱。所有的创作,都要气沉丹田地向生活学习,没有捷径。谢谢我们的前辈,这正是我们需要向她们学习的地方!”
2021年,年过九旬的李滨加入话剧《狂人日记》剧组,国际大导演陆帕原本想用男演员扮演陈老五,但当李滨出现在面试现场那一刻,立刻被陆帕认定为陈老五出现了。这也是李滨最后一个舞台角色。平时圈中人都称李滨为“九姑”,《狂人日记》剧组更是亲切地称呼她为“九姑娘”。排练时,李滨认为自己对剧中所表现的年代比较熟悉,总是会发言提建议,对布景、服装都提出自己的意见。同在该剧剧组的戏剧人李龙吟回忆道:“导演不听她的,她和导演急。七十多岁的波兰导演陆帕还真不敢惹九十多岁的中国演员九姑娘,许多地方听了九姑娘的意见,确实对路。”而且李滨虽然已经九十高龄,“但一张口,声音响亮,台词清楚顺畅,从来没打过奔儿。我们都佩服她几十年的功底。”曾经有人问李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她神采奕奕地回答:“我就是精神不死!”
北京人艺的往昔又少了一位述说之人
得知李滨老师去世的消息,众多戏剧界人士和观众都纷纷表示悼念。
演员杨立新说:“九姑奶奶走了。她乐观积极直率,在人艺工作了一辈子……她最后的贡献是,跟医院签订了遗体捐献。”演员梁冠华表示:“敢言敢行的九姑奶奶走了,北京人艺的往昔又少了一位述说之人。”北京人艺青年演员闫锐追忆:“前几年在剧院外排《大徽班》,剧组有人请她来看连排,我很惊讶,老太太还逻辑清晰地讲了很多她小时候和余叔岩、李少春等先辈的接触见闻。那年她91岁。”中国国家话剧院青年演员杨晨记得:“14年前,国家话剧院排演经典作品《四世同堂》,李滨老师曾作为我们组邀请的老北京民俗艺术顾问,与我们一起在帽儿胡同老国话的排练场。”
北京人艺创作室主任吴彤也悼念道:“敬爱的李滨老师是北京人艺的老一辈艺术家,热心,爽朗,永远朝气蓬勃!她曾经出演过由我编剧、梁天先生导演的电视剧《低头不见抬头见》,还把其中由她出演的一集亲执导筒,搬上了群艺文化的舞台。爱说爱笑爱人间的九姑一路走好。”
记者22日获悉,北京人艺老艺术家李滨于9月21日因病去世,享年94岁。
参演《龙须沟》
老舍唤她“二姑娘”
李滨1929年出生于北洋政府的官宦人家,生于哈尔滨,100天后随家人来到了北平。家族的艺术熏陶让李家兄弟姊妹中多人从事艺术行业,李滨的哥哥李德伦是中国交响乐的奠基者与拓荒者,被尊称“中国交响乐之父”。
1949年3月,李滨进入华北人民文工团歌剧表演训练班学习。1950年“老人艺”成立后,她进入话剧队,1951年参演了首版《龙须沟》,在剧中扮演王二春。老舍先生看完此剧,便直呼她为“二姑娘”。《龙须沟》创作初期,李滨还曾配合英若诚做舞台音响效果。由于焦菊隐导演对音效要求强烈的市井生活效果,于是,李滨就和英若诚一起搜集各种声音素材,尤其是市井叫卖的吆喝声。他们费尽心思的努力,不仅造就了《龙须沟》里上乘的音响效果,后来还形成了北京人艺历史上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老北京叫卖曲》。
1952年,李滨随“老人艺”并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是最早一批北京人艺演员,曾出演《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关汉卿》等多部话剧。1985年4月离休。除了话剧,李滨还活跃在各种影视作品中。她曾参演过《编辑部的故事》《张小五的春天》等电视剧,以及《顽主》《爱情麻辣烫》《甲方乙方》《我的父亲母亲》《建国大业》《卡拉是条狗》《梅兰芳》等电影;荣获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频道大奖最佳女配角、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提名、第11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女配角奖等多个奖项。
李滨对老舍先生有着很深的感情,很多朗读会上,她都会读老舍的剧本,追忆跟老舍的交往。老舍国际戏剧节期间,年届九旬的李滨还肩负起组织老舍作品朗读活动的重任,和社区文艺爱好者们在老舍故居丹柿小院里进行剧本朗读。她还曾义务为社区百姓培训并排演了话剧《龙须沟》《茶馆》(第三幕)等,缅怀和致敬老舍先生。
90岁演《狂人日记》称“精神不死”
李滨性格豪爽,开朗耿直,对艺术认真负责,遇到问题总是直抒己见。
张艺谋导演电影《金陵十三钗》时,曾请李滨教女演员们怎么穿旗袍,她对女演员们的内衣直言不讳提出了建议。让演员吴京安特别刻骨铭心的是,2019年,吴京安在一次朗读会上深情诵读了老舍先生的《想北平》,赢得一片赞誉,但李滨却通过吴京安曾经的空政战友濮存昕转达了批评意见,认为他的呈现“心象”不具体,处理“过重”,应该“生活,家常,平易,近距离”。这些中肯的指正让吴京安非常感动:“许多时候,许多戏里,没人说生活了,少了这些朴素忠告!感谢前辈李滨老师对我的关爱。所有的创作,都要气沉丹田地向生活学习,没有捷径。谢谢我们的前辈,这正是我们需要向她们学习的地方!”
2021年,年过九旬的李滨加入话剧《狂人日记》剧组,国际大导演陆帕原本想用男演员扮演陈老五,但当李滨出现在面试现场那一刻,立刻被陆帕认定为陈老五出现了。这也是李滨最后一个舞台角色。平时圈中人都称李滨为“九姑”,《狂人日记》剧组更是亲切地称呼她为“九姑娘”。排练时,李滨认为自己对剧中所表现的年代比较熟悉,总是会发言提建议,对布景、服装都提出自己的意见。同在该剧剧组的戏剧人李龙吟回忆道:“导演不听她的,她和导演急。七十多岁的波兰导演陆帕还真不敢惹九十多岁的中国演员九姑娘,许多地方听了九姑娘的意见,确实对路。”而且李滨虽然已经九十高龄,“但一张口,声音响亮,台词清楚顺畅,从来没打过奔儿。我们都佩服她几十年的功底。”曾经有人问李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她神采奕奕地回答:“我就是精神不死!”
北京人艺的往昔又少了一位述说之人
得知李滨老师去世的消息,众多戏剧界人士和观众都纷纷表示悼念。
演员杨立新说:“九姑奶奶走了。她乐观积极直率,在人艺工作了一辈子……她最后的贡献是,跟医院签订了遗体捐献。”演员梁冠华表示:“敢言敢行的九姑奶奶走了,北京人艺的往昔又少了一位述说之人。”北京人艺青年演员闫锐追忆:“前几年在剧院外排《大徽班》,剧组有人请她来看连排,我很惊讶,老太太还逻辑清晰地讲了很多她小时候和余叔岩、李少春等先辈的接触见闻。那年她91岁。”中国国家话剧院青年演员杨晨记得:“14年前,国家话剧院排演经典作品《四世同堂》,李滨老师曾作为我们组邀请的老北京民俗艺术顾问,与我们一起在帽儿胡同老国话的排练场。”
北京人艺创作室主任吴彤也悼念道:“敬爱的李滨老师是北京人艺的老一辈艺术家,热心,爽朗,永远朝气蓬勃!她曾经出演过由我编剧、梁天先生导演的电视剧《低头不见抬头见》,还把其中由她出演的一集亲执导筒,搬上了群艺文化的舞台。爱说爱笑爱人间的九姑一路走好。”
本文链接:http://m.llsum.com/show-6-10746-0.html爱说爱笑爱人间的九姑走了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